服务热线
400-6189-722
过去一年,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加快推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之治”成色更足、优势更加彰显。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思考,结合法律工作实践,我提了四份建议和提案,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为一名律师,全国政协委员迟日大今年准备了四份关于法治发展的建议和提案。
“第一份建议是如何在新时代构建中国涉外法治发展的战略布局。”迟日大表示,应推动更多中国律师参与国际组织,分享中国智慧。在他看来,加快涉外法治建设,是我国积极应对迅速变化的国际形势的急迫需要。
“第二份建议是围绕政府采购法的修改提出的。”迟日大介绍,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于2002年出台,在2014年进行了部分调整。
“20年来,政府采购法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法制保障作用。”迟日大说,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和客观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要与时俱进,加快政府采购法修订进程,适时将政府采购法修改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第三份建议围绕商事调解纠纷多元化解,重点关注如何充分发商事调解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的积极作用。”迟日大表示,推动商事调解健康发展仍需法律护航,建议尽快出台商事调解法、创建商事调解协会、进一步改革商事调解机构、建立联动化纠纷解决机制。
“中国律师业在新时代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按照发展规划,在2022年底中国律师人数将会达到62万人。律师职业权益保障需要各方面加以支持。”第四份提案,迟日大关注如何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律师职业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司马红颇为关注营商环境的现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疫情期间平稳过渡,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但也要看到,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分化加剧,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受影响最为明显,营商环境有待更大力度优化改善。
谈及当前抑制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的因素,司马红说:“近年来涉企乱收费依然存在,国家下大力气整治涉企乱收费取得明显成效,但要警惕涉企乱收费隐蔽化的趋势;中小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仍较突出,如一些强势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兑现账款,压占了大量资金;地方保护等隐性壁垒依然存在,不利于企业开拓市场。”
对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司马红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地方保护等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的行为,对基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营业收入等设置歧视性对待、评审标准限制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行政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降低中小企业市场进入壁垒和制度性成本。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强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避免频繁检查、多头执法等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不当干扰。
二是,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要保持现有减税降费政策稳定性,进一步精简涉及中小微企业的审批事项,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整治,推行涉企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推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制度尽快落地,整治利用强势地位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变相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健全中小企业融资增信体系,引导银行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
三是,提升政策科学性和稳定性。出台政策要与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保持一致,建立政策后评估制度。加强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提高决策透明度,畅通市场主体、协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对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特别是影响企业生产计划、经营成本的,要严格遵循目的正当性、政策必要性、手段适当性原则,避免政策执行“一刀切”。
四是,升级服务理念,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加快打造涉企“一站式移动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化系统开发应用和各类涉企资源集成整合,系统性重塑涉企服务模式,帮助企业了解掌握、用好用足各项惠企政策。大力整治中介机构,在信贷和政策资金申报等方面严禁中介机构介入,使政策红利能直达中小微企业。
服务时间: | 10月1日-4月30日 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7:30 |
5月1日-9月30日 周一至周五上午08:30-12:00,下午15:00-18:00 |
阳光慧采电子交易平台V5.0 版权所有:正采股份有限公司
CCRC-EBS-0135-2021-R0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679号 蜀ICP备19014157号-3